2018年8月29日,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和国药励展共同主办的“中华口腔医学会第20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暨2018中国国际口腔设备器材博览会(CDS)”于2018年8月29日-9月1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活动现场,人民健康对中华口腔医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岳林教授进行了专访。
岳林秘书长指出,中华口腔医学会负责组织实施的“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刚刚完成,调查结果的技术报告在会议期间首发。全国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建国以来大约每10年开展一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素养水平逐渐提高,老年人的存牙情况向好。但是有一些数字,也令人忧虑。比如说,儿童的龋齿患病率和中老年人的牙周组织疾病较10年前明显上升。刚刚长全乳牙的3岁孩子已有一半人有了龋齿(患龋率50.8%)且平均每个孩子嘴里有2颗龋齿(龋均2.28);在换恒牙前的5岁儿童中,有2/3多的孩子乳牙都有龋齿(患龋率71.9%),平均每个孩子嘴里有4颗龋齿(龋均4.24);刚换完恒牙的12岁儿童,有1/3多的孩子有龋齿(患龋率38.5%),平均每个孩子嘴里有1颗龋齿(龋均0.86),半数以上的孩子牙龈出血(牙龈出血检出率58.4%);中老年有龋齿和牙龈出血的人在90%上下,几乎所有人都有牙石(96%以上)。牙龈出血代表牙周组织有疾病,牙石是牙面上的细菌钙化而成,是龋齿和牙周病的直接病因。龋病和牙周疾病是最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这两个疾病通过及时清洁牙齿是可以预防的。但目前已建立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人群比例并不乐观,孩子们并不都能做到每天刷牙,每天刷牙的3-5岁孩子只有一半多点(每天刷牙率59.9%),绝大多数孩子和中老年人均做不到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
岳林教授介绍,今年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健康口腔 牙周护航”,这一主题连续三年。牙周组织健康是口腔健康的基础,建立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龋病和牙周病的关键。因此,在加强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意识的同时,口腔医学专业人员更应围绕牙周健康开展预防和医疗工作。一方面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老百姓生活快速提高,吃的东西更加精细化了,吃的糖类食品量和频次也增多了,但是口腔健康的意识还跟不上。所以,小孩子们龋病患病率在升高,比10年前提高了5.8%-7.8% ,中老年出现牙周问题的人数也比10年前提高了10%。所以,当务之急,应将口腔疾病的防控关口前移,预防为先。
基于上述情况,国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口腔卫生工作”,“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也要求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减糖除了利于全身健康,也跟我们口腔健康有关系。因为糖是龋病发病的一个致病因素。将“健康口腔”提高到“健康中国”层面的高度,也标志着我们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迎来又一个机遇。所以,今年年会的主题是让我们口腔医学专业人员进一步提高口腔健康和牙周健康的意识,也让老百姓认识到口腔健康、牙周健康对全身健康有多么重要。
岳林教授提到,口腔医学源于西医,西医称之为牙科。在中国为什么称“口腔医学”呢?因为我们除了有牙医学这部分内容,比如补牙、镶牙、拔牙,这都是牙医学领域的范畴。在中国,我们还有发展得非常好的颌面外科学,就是针对发生在头颈部、颌面的一些炎症、创伤、肿瘤、发育异常、免疫、遗传等方面疾病的诊治。所以,中国称口腔医学,涵盖的范围比牙科范围要大,这也是我们中国的特色。老百姓看病,不光是看牙要到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来,实际上发生在口腔内、颅颌面的疾病都得找我们口腔医师来解决。
岳林教授表示,当前我国口腔医学人才仍然紧缺。发达国家牙科医生与人群的比例约为1:2000,即两千人就有一个牙科医生。中国口腔医生缺口较大,大约1:7000。此外,这些口腔医生目前主要忙于给大家补牙、拔牙、镶牙,远远没有做到将预防工作放到首位。
岳林教授还指出,口腔医学的一个特点,就是临床水平跟设备、器械、材料的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口腔医学更多的是要靠医生运用这些器材、设备实施治疗,治疗每一颗患牙就跟做每一台手术一样。临床上碰到的疑难问题,需要口腔医学家、科学家,还有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出能突破困境的新产品,而新产品应用到临床,又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这样往复循环互动,就促进了整个口腔医学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口腔医学临床水平的提高,也进一步的促进我们老百姓口腔健康的水平的提高。
(人民网)